心理科普 || 大学生心理“雷区”,你踩过吗?
在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大学校园,却存在一些看不见的“杀手”正威胁着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24.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且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些疾病如同隐匿风暴,看似无声,却会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大学生的心理雷区。
在正式探索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疾病类型。它们主要涵盖了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剖析这些大学生活里最为常见的心理“雷区”,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五班陈韵
《世界精神卫生日》)
雷区一——抑郁障碍:
乌云背后的自我迷失
抑郁障碍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却远比感冒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部分伴有焦虑、运动性激越等。例如出现每天醒来疲惫不堪,觉得生活无意义,成绩下滑,陷入自我否定,甚至有自杀念头的状况。调查显示,约10%的大学生有过不同程度抑郁体验。抑郁症不仅影响情绪,还会降低身体机能,严重时危及生命,损害学习和生活。
雷区二——焦虑障碍:
未来迷雾中的惶恐不安
焦虑症也是大学生中的“常客”,常见的有分离焦虑、考前焦虑、社交焦虑等。例如出现每次临近考试就极度焦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即便花大量时间复习仍担心考不好的状况。平时也会莫名紧张,担心未来工作和人际矛盾。这种过度担忧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生活一团糟。焦虑症使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和未来规划时,陷入难以自拔的惶恐。
雷区三——强迫障碍:
被重复行为困住的无奈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有强迫与抗强迫、重复且无法摆脱的特征。例如出现每天睡前都反复检查书包,课堂上反复思考知识点,明知没必要却控制不住,不这样做就极度不安的状况。强迫症像无形枷锁,束缚患者生活,影响学习和社交。

(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陈亚男《向阳而生》)
在以上表述中,我们能深刻认识到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过,大家也无需过度担忧和恐惧,因为只要积极应对,这些心理困境并非无法突破。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针对上述三种常见心理问题——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强迫障碍的有效解决措施。
面对抑郁障碍,专业介入刻不容缓。察觉有抑郁倾向,应尽快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专业精神科,配合心理、药物治疗,学校也要定期筛查。同时,个人可通过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转移注意力,多与家人、朋友交流获取情感支持。另外,保证睡眠、合理饮食,养成规律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情绪、增强抗压能力。
应对焦虑障碍,可学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学校也能开设相关课程。同时,制定清晰的学习和未来规划,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逐步完成,增强掌控感。还要改变不合理思维,通过讨论、反思正确看待事物,减少过度担忧。
受困于强迫障碍,要先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用暴露和反应预防疗法(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人们管理引起焦虑与强迫的想法和行为。个体直接暴露在通常会引发恐惧、痛苦、强迫思维和仪式化行为的刺激中,这是“暴露过程”。个体学习预防技巧,防止自己采用一贯的不良应对方式,慢慢习惯于暴露在诱发因素之下,但是不会屈服于自己的冲动。这是“反应预防过程”。作者:Psychology Today,翻译:谢海伦)等挖掘强迫思维根源,减少强迫行为。平时做好时间管理,制定时间表,合理分配时间,进行注意力训练以减少杂念。并且要接纳自身不完美,出现强迫念头时转移注意力。
在大学校园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了解这些常见心理“雷区”及其解决措施,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挑战。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勇敢面对心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让我们携手努力,驱散心理阴霾,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追逐梦想,拥抱美好的未来。
文字:唐艾丽 谢雨晶 李宇轩
图片:陈韵 陈亚男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