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文学院“劳动与公益”实践活动月启动仪式暨青鸟公益学院“积极公益”品牌发布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07 来源: 文学院

文学院“劳动与公益”实践活动月启动仪式暨青鸟公益学院“积极公益”品牌发布会成功举行

35日晚,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劳动与公益实践月”启动仪式暨青鸟公益学院“积极公益”品牌发布会在学奎楼玉振堂举行。两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通过公益故事分享、创意成果展示、公益讲座等环节,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传承雷锋精神的新路径。

启动仪式上,三位“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返家乡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关注家乡发展,创新探索公益实践新模式。康俊宇以100W+浏览量的爆款文章、580册志愿图书与超万字调查报告,展现文院学子用笔锋书写青春担当的独特方式;姜艳群带领陈东书法班同学用画笔为衡师里“添光彩”,实现美育与公益服务的有机融合;任艳红从受资助者成长为公益的践行者,用无私奉献搭建起乡村教育帮扶的桥梁。这些故事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将专业特长转化为社会服务力的创新实践,用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志愿奉献中闪光,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IMG_256

(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代表分享“返家乡故事”)

活动现场,一颗颗石头流光溢彩、千姿万妍,引人坠入奇幻的“石头记”,一睹奇石风采。四位同学先后分享了奇石创意:《是女儿,是母亲》以柔和线条、温润质地述说母爱的细腻无声,令人动容;《“粽”算与你相遇》通过辰溪燕尾龙舟展现出辰溪瑶乡文明的独特魅力;《强军》则勾勒出军人的坚毅,传递出浓浓的爱国情怀;《孙水河》以灵动的笔触,描绘了孙水河的静谧与生机,展现了“母亲河”的自然之美与博大胸怀。这是文学院特意发起的“石”尚公益情暨我为“衡师里”添砖加瓦活动,鼓励学生将对家乡的深情带回学校,将从家乡采集天然奇石进行艺术创作,将劳动、公益、创新、创造有机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诗意的方式建立与学校的链接,一起见证“衡师里”的成长,为学院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数百名学子创造从家乡带来自己的“期盼”,用创新思维为衡师里添砖加瓦,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诠释与追求。

IMG_256

(师生共睹奇石风采)

如何将学习雷锋“好榜样”从外部动力转化到内心驱动?如何将大学生劳动与公益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云峰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积极的心态是核心竞争力,学习雷锋精神是积极心理学的生动实践,能够帮助青少年在公益实践中获得成长。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锋精神对青少年品格塑造的重要作用与PERMA幸福生活模式及实践方法,鼓励同学们以雷锋精神与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践行“积极公益”理念,在志愿服务与劳动行动中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增强“积极投入的福流感”,促进“积极关系”的建立,并获得“积极意义”与“积极成就”,在“学习雷锋”的生动实践中“做好事做好人”,向上向善向美而生,成就自己“最美的样子”。

IMG_256

(张云峰做主题讲座)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公益使者,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活动最后,全体师生庄严起立,高举右手,郑重宣誓。誓言铿锵有力,响彻全场,饱含着衡师青年对公益事业的坚定决心。

IMG_256

(全体师生郑重宣誓)

此次“劳动与公益”实践活动月启动仪式暨青鸟公益学院“积极公益”品牌发布会,是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举措。未来,文学院将进一步建设“衡师里”二期“幸福里”积极心理学主题社区,让学雷锋从“三月故事”变成“全年进行时”,将劳动教育、专业实践与公益创新有机融合,为新时代雷锋精神注入青春注解。

本次活动由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主办,文学院“以文化人”成长辅导室“于斯为盛”--谭盛广公益教育工作室 ,文学院青鸟公益学院,张云峰幸福教育工作室联承办。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云峰、党总支副书记何颖、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谭盛广、辅导员谢炎伶、卢越等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两百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文字:张红瑶 江语彤

图片:尹飞飞 黄常红 郭雯雯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





 相关链接: 文学院“劳动与公益”实践活动月启动仪式暨青鸟公益学院“积极公益”品牌发布会成功举行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