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师学子三下乡:让非遗剪纸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让非遗剪纸
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衡师学子三下乡
7月31日,衡阳师范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为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非遗剪纸文化课,实践团旨在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同学讲解剪纸)
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姜艳群通过作品欣赏,展示了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包括寓意富贵显赫的“花开富贵”、充满童趣的“老鼠娶亲”以及象征长寿吉祥的“松鹤延年”等。姜艳群向孩子们介绍了剪纸这一中国流传极广、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从剪纸的定义、特点到分类,再到南北方剪纸风格的差异,她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对剪纸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学生剪纸)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姜艳群还详细讲解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和符号识别,包括阳刻、阴刻以及阴阳结合等技法。谈及符号,她重点演示小圆孔“转剪如点睛”、月牙形“弧匀似弯月”、柳叶形“尖细若摇风”的剪制要领。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眼神紧紧跟着她的动作,有的忍不住用手指在彩纸上比划。姜艳群讲解一停,孩子们立刻拿起剪刀和彩纸,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共同剪纸)
“剪刀要沿着线条慢慢转,就像走路一样不能太着急了。”在实践环节,姜艳群现场演示了剪纸的“折、画、剪”三法。剪刀在她手上灵巧舞动、上下翻飞,她为同学们现场示范了牡丹花的剪法。大家纷纷拿起剪刀,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将纸张折叠、裁剪。虽然初次尝试,但孩子们的作品却充满了童真与创意,有的剪出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的则创作出了富有想象力的图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颗真心,折剪玲珑世界,表达赤子真心,坚定文化自信。衡阳师范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美育,把剪纸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体会民间剪纸的质朴之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字:姜艳群 曾俊仪
图片:叶芊麟
一审:陈湘艳 张红瑶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