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青春“三下乡”||玩转汉字,点亮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09 来源: 文学院

青春“三下乡”||玩转汉字,点亮童心

8月7日,衡南县三塘镇联合学校松山中学的教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精心设计的“玩转汉字”特色课程在这里火热开展。自7月14日抵达三塘镇以来,这支由20余名师范生组成的实践团已扎根乡村近一个月,为当地二十多名留守儿童开设了传统文化传承、心理陪伴、手工创作、艺术扩展等多元课程,而这场别开生面的“玩转汉字”课,正是他们丰富支教活动中的精彩一环。

“我们不是正在和‘大唐老师’一起玩吗?”孩子们脑洞大开,轮流为实践团成员给出的一句话增添一个字,妙趣横生的句子不时引发阵阵欢笑。孩子们口中的“大唐老师”,正是实践团成员唐炜,亲切的昵称拉近了师生距离。

图片

(图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随后的“绕口令大比拼”环节,实践团成员精选了四条难度递增的绕口令。孩子们在短暂练习后纷纷上台挑战。有人因紧张而略显磕绊,有人因兴奋语速飞快,台下孩子们的笑声与掌声交织。实践团成员在一旁认真观察,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更磨砺了他们勇于尝试、不惧挑战的意志。

图片

(图为学生上台朗读绕口令)

整堂课最富诗意的时刻当属“拼接诗创作”。唐炜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用报纸剪字拼贴而成的诗歌,其独特的意境与情感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创作,或凝神构思,或轻声交流,教室里创意涌动。不一会儿,一首首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拼接诗诞生了。这些作品虽显稚嫩,却饱含孩子们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与多角度思维能力。

图片

(图为学生一起创作拼接诗)

“语文课不仅是识记文字,更要掌握运用之妙,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智慧。”唐炜阐释课程设计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咬文嚼字’的趣味形式,点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在轻松互动中感受文字的生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现场展出的部分拼接诗作品,正是孩子们创造力被激发的生动体现。

图片

(图为部分学生拼接诗作品展示)

这场“玩转汉字”课堂,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成为一场温暖的心灵相遇。实践团成员在教案中写下的那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此刻得到了生动诠释。当汉字的种子在乡村孩子心田悄然播撒,当文字的温度点燃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被文字点亮的点点星光,终将照亮他们通往更广阔未来的道路。

文字:唐炜 陈湘艳

图片:姜艳群

一审:陈湘艳 张红瑶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




 相关链接: 青春“三下乡”||玩转汉字,点亮童心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