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绘心见真我,妙解情绪润童真:塘韵薪禾公益团用心理画像与情景剧打开孩子情感世界
当孩子手中的蜡笔在纸上飞舞,勾勒的不仅是斑斓的图案,更是心灵深处的“岛屿”与“风暴”。7月26日,衡阳师范学院塘韵薪禾公益团在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认识自我·对话情绪”主题活动。该公益团专注于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此次活动通过心理画像与情景剧,帮助孩子学会认知情绪、接纳自我,为成长注入温暖的心理能量,孩子们在涂鸦与对话中,开启了一场探索内心世界的奇妙旅程。
笔尖下的“性格群岛”:用画笔看见真实的自己
活动以《头脑特工队》中莱莉闪闪发亮的“核心记忆球”为引,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志愿者引导下描绘专属的“自我画像”。低年级的孩子用色彩涂抹“快乐瞬间”——阳光下与小狗追逐的鲜黄、收到礼物的跳跃的粉红;高年级的孩子则构建起壮观的“性格岛屿”:画着书本与火箭的“梦想岛”、朋友手拉手的“友谊岛”、甚至标注“上次独自走夜路”的“勇气岛”。

(学生在志愿者引导下描绘专属的“自我画像”)
“你画中这片橙色的海浪,是想表达什么呢?”志愿者俯身轻声询问一名男孩。孩子眼睛亮起来:“这是上次比赛赢了,我心里嘭嘭跳的感觉!”没有评判,只有倾听与好奇。当抽象的情绪化为具象的色彩与形状,孩子们悄然完成了一次与自我的坦诚相见。
与“忧忧”做朋友:学会接纳每一种情绪
如何与内心翻涌的喜怒哀乐共处?心理学专业志愿者王老师带来趣味“情绪认知课”。“愤怒像胸口燃烧的小火苗,悲伤是喉咙里酸酸的小泡泡”,孩子们在身体轮廓图上标注不同情绪的“藏身之处”。通过情景模拟,他们练习用“共情话术”应对冲突:当“朋友弄丢心爱玩具”,一句“你肯定很心疼,能说说它哪里最特别吗?”远比责备更有力量。

(学生跟随老师做心理健康操)
活动特别聚焦常被误解的“忧忧”。老师播放《头脑特工队》中忧忧安慰冰棒的片段,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乐乐逗不笑冰棒,忧忧却能做到?”孩子们恍然大悟:“因为忧忧懂他的难过!”老师总结道:“悲伤不需要被立刻赶走,给它一个小角落休息,你的眼泪会召唤爱你的人。”
活动前,当被问“你为什么哭”时,有男孩总是低头沉默;活动后,他主动举起画纸:“老师你看,这是我难过时的样子,像乌云,但旁边有彩虹。”接纳取代了羞耻,孩子们学着温柔拥抱每一种真实的自己。
把“情绪能量”装进瓶子:带着方法走向生活
活动尾声,孩子们创作了专属“情绪能量瓶”——瓶子上层写着“忧忧来访”“怒怒爆发”,下层则贴着应对锦囊:“找大树朋友说话”“用力跳十下”“画一只喷火龙”。这些小小的瓶子,将成为他们日后情绪波动时的“急救包”。

(学生在分享)
“我把‘想妈妈时怎么办’写进去了,以后晚上睡不着,就按瓶子里说的‘画妈妈的笑脸’,好像她就在身边。”有孩子分享道。正如记忆球里珍藏的片段塑造了独特的莱莉,孩子们笔下的色彩岛屿与情绪涂鸦,正拼凑出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原来说出‘我想念家乡’不是软弱!”一位女孩在分享环节大声说道。正如记忆球里珍藏的片段塑造了独特的莱莉,孩子们笔下的色彩岛屿与情绪涂鸦,正拼接着他们独一无二的心灵版图。此次活动探索的“绘画+情景剧”模式,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公益团将持续带着这套方法走进更多学校。当孩子学会用画笔和语言照亮内心的角落,成长的路上便多了一盏温柔的灯。活动尾声,孩子们创作了专属“情绪能量瓶”——瓶子上层写着“忧忧来访”“怒怒爆发”,下层则贴着应对锦囊:“找大树朋友说话”“用力跳十下”“画一只喷火龙”。这些小小的瓶子,将成为他们日后情绪波动时的“急救包”。
文字:郭晶晶 李欣然 张红瑶
图片:姜艳群 刘欣 张馨
一审:陈湘艳 张红瑶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