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七彩课堂“普”美食,衡师学子开展“舌尖上的城步·普语话丰年”主题活动
7月9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金兴育禾,青苗向阳”乡村振兴推普实践服务团深入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金兴村,为当地留守儿童和村民带来了一堂融合美食文化与普通话推广的“七彩课堂”——“舌尖上的城步·普语话丰年”。
本次课堂由李子威执教,他以城步的特色美食,如油茶、腊肉、南山奶酪、苗家酸鱼等名称、食材、味道的描述,以及简单的点餐、交流用语设计了互动游戏、情景对话和朗读练习。他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和村民们用标准普通话说出“城步油茶”、“香喷喷的腊肉”、“我想尝尝这个”等语句,将日常交流与美食体验紧密结合,让普通话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贴近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子威进行授课)
“以前知道这些菜好吃,但不知道用普通话怎么说清楚。今天老师教了,以后跟外面来的客人介绍,就方便多了!”一位参与活动的村民兴高采烈地表示。留守儿童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模仿发音,大胆开口练习,课堂气氛热烈而欢快。

(图为课堂中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我们希望通过‘推普+美食’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普通话学习不再枯燥,让村民和孩子们在了解、热爱本土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升语言能力。”李子威介绍道,“‘舌尖上的城步·普语话丰年’不仅是一堂语言课,更是一次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培育,为乡村的开放发展和文化交流架起语言的桥梁。”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与孩子们带上特产进行合影)
飘香的美食是城步的名片,标准的普通话是沟通的钥匙。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金兴育禾,青苗向阳”乡村振兴推普实践服务团的青鸟志愿者们,怀着满腔热情与无限创意,在乡村的课堂上播下了语言与文化的种子,并为这些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向阳生长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字:李子威 李欣然
图片:尹飞飞 左佑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