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王船山》震撼上演:以舞为笔,绘就四百年家国情怀
9月17日,舞剧《王船山》于衡阳保利大剧院成功上演,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任美衡,文学院陈杨、林天泉老师及六名船山文学社学生到场观演。这部以舞蹈为媒介的作品,在舞台上搭建起跨越四百年的时空对话,将明清之际思想大家王船山的精神世界具象化、艺术化,实现了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巧妙融合,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作为湖湘文化核心代表人物,王船山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影响深远。舞剧以隔代知音人的独特视角切入,通过精妙的舞蹈再现其传奇生平,塑造出一位为民族、国家思考一生的爱国主义者形象。在表现形式上,舞剧突破传统束缚,以自由灵动的即兴与创新方式,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生命力,精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

(舞剧《王船山》现场)
舞剧情节结构精妙,以“登船入梦”开篇,围绕“学堂、市井、权宦、难民、喜雨”五大场景,依次呈现“启志”“造命”“立民”“焕新”的过程,最终以“知音得见”收尾。这一结构清晰展现了王船山从青涩到成熟、从“王夫之”到“王船山”的转变,揭示其成长中的矛盾与挫折,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的爱国爱民情怀与“成长之痛”。
音乐创作也是舞剧的一大亮点。它的旋律时而激昂奋进如战鼓雷鸣,与权宦舞段的激烈冲突相得益彰,将紧张氛围拉满;时而婉转低回似幽咽泉流,在难民舞段中如泣如诉,引人悲悯。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为舞剧注入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
舞台布景同样别具匠心。古朴的学堂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喧闹的市井弥漫生活烟火气,阴森的权宦府邸尽显权力黑暗,凄凉的难民聚集地流露百姓无奈。随着剧情推进,布景不断变换,将观众带入不同情境,大幅提升舞剧的感染力与代入感。
舞者们的表演更是令人赞叹。他们凭借细腻表情与精准动作,将王船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跳跃、旋转都似其思想火花的绽放,每一个定格瞬间都饱含力量与情感。

(舞剧《王船山》谢幕)
2024级汉语言文学5班陈志贤表示,这部舞剧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艺术与历史的精彩碰撞。剧中“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的表述,以及结尾舞者汇聚成巨大同心圆的画面,让人深刻领悟到王船山从未远去。

(院长任美衡与教师、学生代表合照)
舞剧《王船山》搭建起跨越三百年的精神桥梁,将王夫之乱世中“纸笔为天地”的坚守,化作鲜活的肢体语言。它不仅让文院学子更深入理解其反清复明的经世抱负与延续中华文脉的赤诚,更助学子增强对湖湘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联结。同时,舞剧传递出王夫之坚韧不拔的意志、卓越智慧与对真理的不懈探寻,超越单纯艺术呈现,让中华文脉的昂扬精神在当代赓续,以先贤力量激励新一代传承文明、担当使命。
文字:陈志贤 丁怡文
图片:康俊宇 陈志贤
一审:陈湘艳
二审:谢炎伶 谭盛广
三审:任美衡